baubaus book x nendo创始人佐藤大的设计哲学

2018-01-24 13:44:05 76

 设计师的工作不是制作奇形怪状的东西,也不是简单地让物体看起来更有型。

所谓设计,本质上就是为解决问题寻找新方法。 

建筑设计|装修|设计

《佐藤大:用设计解决问题》节选: 要培养“创意型素质”,需从努力“减少变化”开始虽然人们习惯认为,新鲜的环境有助于激发灵感,但对于我来说,却完全相反。

在生活中,我习惯重复同一件事情,我会在同一个餐厅吃午饭,在同一个地方遛狗,咖啡店也喜欢去同一家,甚至每次点的饮品也是同一款。日常工作和行程也保持一定的规律,尽量减少变化。

因为在我看来,所谓变化,其实往往是压力产生的根源。所以,就算我去国外出差,也习惯使用在日本国内使用的东西,尽量避免改变。

我一直觉得,保持不变的节奏、步调,反复做同样的事情,这能让我们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能量。对于肌肉来说,紧张和松弛的幅度越大,能爆发的力量越大,设计也一样。甚至,大脑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。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该尽量让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,不给它增加太多不必要的负荷。 

如何优雅的进行“改编”“从无到有”的叫设计,运用自己的创意让已有的事物重获新生,也是设计的一种。在对设计了解不多的地方,可能会把这叫做“剽窃”(甚至在设计的常识普及率更低下的地方,剽窃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现象,所以也就见怪不怪引不起什么骚动…)。但在欧美,“再设计”是一项已经成文的公民权利。

从本质上来说,这是一种特别的思考方法。他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旧的作品,让它变得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。这就像是一项设计上的“生物工程”,我们所做的,只是抽取那些旧作品中的优良“基因”,再按照新的方式进行重组创新。这时重要的就是,通过重组,是否产生了“全新的价值”。这就是将真正的“再设计”和“核心基本没有变化,只是对事物的表象进行了’更新’”区别开来的关键。如果比作人体,“再设计”就是通过营养的补给和运动的调节,让身体由内而外地美起来,而“更新”只不过是通过化妆让一个人的外貌变得更好看而已。

要说“剽窃”,后者这种表面功夫才是真正可恶的剽窃。国外的汽车设计中,有两款是非常经典的“再设计”作品。一款是宝马的mini系列,一款是大众汽车的“甲壳虫”系列。两者都巧妙的抽出了旧款汽车设计的精髓之处,然后结合时代的变化成功的赋予了时髦的外形。关于这一点,日本汽车行业仿佛更喜欢完全舍弃旧的东西,说是喜欢新事物,根本上是对“新陈代谢”没有太多抵触感。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,让日本在战后成为了一个制造大国,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。现在,也许是时候去创造一些属于日本的“再设计”了。2013年,我曾经为大塚家具设计做过一个木质家具的系列。负责制造的,是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秋田木工,我从他们过去的产品中选择了一款潜力相对大的,对其进行了全新的“再设计”。

我重新审视了这款椅子的结构,去掉了累赘的部分,让整个椅子轻便了许多,也降低了制造成本,同时,我保留了旧版中自然的原木风格,然后根据配套餐桌的高度将靠背的部分刷上颜色,让它摇身一变,和整个餐厅的氛围搭配得更和谐了。感觉似曾相识,但从未存在过。也许看起来很简单,但这就是“再设计”的魅力之所在。 

为了拥有“外行视角”,记得要“忘记”能否向某个朋友的母亲传达清楚这件事,要看拥有多少“外行视角”。那么,如何重新整理自己的观点呢?说起来,这也是我能同时进行三百个项目且能从容应对的原因之一。我经常会被别人问到,同时应付三百多个项目,会不会手忙脚乱?如果要描绘大家对同时进行三百多个项目这件事的理解,就是三百多件事情同时挤在大脑之中。

但对我来说却不是如此。对我来说,更像是下页图中的状态。当我考虑某一个项目的时候,我只专注于这一件事,绝不分心。与此同时,剩下的299件事完全被我忘到了九霄云外。而且,这样还有一个好处,如果按照顺序进行的话,要回到第一个项目需要整整300步,而这期间正好用来好好忘记。

当然,也有不一样的情况,比如有时候,当在和客户面对面坐着谈话时,就会因为某一处疑惑而开始构思(笑)。事实上,人类是很难同时思考两件事情的,就算只是两件事,也可能让自己焦虑不已。所以,科学的做法是各个击破,这样才能保证大脑高速运转,想到精彩的创意。

电话咨询
案例展示
首席团队
QQ客服